【赖荷】身体规律性不适,可能是过敏
来源:老人报
赖荷,主任医师,现任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,兼任广东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,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,广州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委员,广州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。
她从事耳鼻咽喉科和过敏反应科临床、教学工作近30年,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,有扎实临床和基础理论知识,掌握国内外过敏反应科疾病的新技术和新进展。熟悉过敏反应科常见疾病及疑难病的诊疗原则,尤其是对过敏性鼻炎、慢性荨麻疹、支气管哮喘、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有较深造诣。
脱敏治疗,揪出哮喘病根
68岁的张大妈,患了支气管哮喘5年多,经常晚上睡到一半时就会咳喘,每次都要折腾好一会儿,使得睡眠质量大大下降。张大妈把多家医院的呼吸科都跑遍了,可都在进行相关的肺部检查后,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。因此,每次就诊医生都只会开些治疗哮喘的药物给张大妈服用,而张大妈服药期间症状有所控制,但只要一停药,咳喘就会“卷土重来”。
就诊呼吸科无果,张大妈来到广医二院过敏反应科就诊,赖荷听着张大妈诉说多年来治病的艰辛过程,立刻初步判读张大妈是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哮喘。于是,给张大妈进行了支气管激发试验(把组胺喷进支气管后,支气管立刻收缩),结果真如赖荷所想,困扰张大妈多年的支气管哮喘是螨虫、乳胶引起的过敏反应。“过敏原是无处不在的,存在于空气中、食物里等等。而我们比较容易忽略的乳胶,也是常见的过敏原。我们使用的床上用品,有很多都有乳胶成分,如床垫、枕头等。过敏引起的支气管哮喘与普通的哮喘不一样,通常是半夜才咳嗽和喘,是毫无征兆的。”
经过3个月的脱敏治疗,张大妈咳喘的症状明显好转,呼吸也顺畅了,张大妈也很积极和耐心地配合接下来的疗程。
“脱敏治疗是用小剂量的过敏原逐渐注射入体内,整个疗程则需要2~3年。药物是对症治疗,过敏治疗是对因治疗,脱敏治疗是需要标本结合,因此花的时间也比较长。”赖荷介绍。
过敏与体质好坏无关
现年65岁的陈伯,近两年来总是很容易打喷嚏,有时短短的1分钟内打好几个,一旦患了感冒,打喷嚏更是“根本停不下来”。陈伯为这无法控制的困扰就诊了多家医院,医生都说是过敏性鼻炎,可吃药后也不见好转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陈伯了解到广医二院有过敏反应科,陈伯便抱着“试试”的心态前来就医。赖荷接诊后,详细询问了陈伯的症状,并给陈伯做了过敏原检测,发现陈伯是螨虫过敏,后来进行脱敏治疗。但赖荷发现,陈伯虽然是对螨虫过敏引起鼻炎,若再不控制,就会很容易演变为哮喘。可给陈伯使用抗过敏药物的效果并没有理想中好,后来经过进一步的检查,发现陈伯不单纯是过敏性鼻炎,还混合了血管运动性鼻炎。这与过敏性鼻炎相似,也有打喷嚏、流鼻涕的症状,但与天气、情绪的联系很大。后来给陈伯加上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,效果明显好转了。经过三个月的基础治疗,陈伯基本没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,生活也大大改善。
赖荷表示,过敏从理论上来讲,与体质的好坏无关,是体质对某种物质的过度反应所致。“体质差是容易感染细菌,与过敏原没有联系。过敏是免疫调节出现了问题,就是身体自我保护,对外界反应太过强烈。”身体与外界接触过后,就会产生相应对抗的物质,这种物质会黏附在免疫细胞(肥大细胞)的表面,再有过敏原进入体内时,就会与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结合,这时细胞会在身体的某处靶器官随机释放一些物质,如组胺,在鼻子里释放就会流鼻涕、打喷嚏,在肺部就会哮喘,在肚子里就会表现为腹泻。“过敏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例如螨虫无处不在,只是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多了就会有过敏反应,而不是过敏体质就不会有过敏反应。”
过敏不重视,严重可休克
对于老年人来说,支气管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荨麻疹是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。虽然过敏性疾病常见,但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会置之不理。赖荷表示,过敏性疾病长久不治,会产生器质性改变,由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而导致肺功能下降的案例屡见不鲜。
此外,赖荷指出,对于空气当中的物质过敏可能会带来暂时的不适,但如果是食物过敏,严重时会导致过敏性休克,可危及生命。另外,人们更不要随便买药物服用,特别是感冒药,很多人会对解热镇痛药过敏。
对于过敏原,赖荷表示,最常见的是螨虫、蟑螂、霉菌、花粉和动物的皮毛。其中螨虫是最为主要的过敏源。赖荷建议,我们要定期彻底清扫房间,更换床上的用品,床垫最好能每个月晒一次,还要保持室内通风和干燥,减少螨虫繁殖。除此之外,赖荷提醒,过敏与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,特别是老年人,若整天都忧郁,就会增加过敏的发生概率。